做内容创作常常遇到的另一个不自觉的思维陷阱,是把重要性当作市场广度。但是停下来稍作思考,就会意识到重要性并非关注度。反例有很多,随便打开任意一个互联网平台的热搜榜或者翻翻推荐,上面的娱乐新闻没有任何一条算得上重要,不知道它们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但毫无意外,它们常常是关注度的聚集高地。
在作为产品的内容里已经写过,需求只有从消费者内心生发出来才构成需求,生产者觉得有用只是一种教人做事。“重要”的逻辑便是如此。在今天的内容市场上,“重要”是一种因人而异的话题。创作者认为重要的人、事、物,是从自己出发的,重要性在营销上的作用是藉此劝说用户觉得这件事对他也很重要,从而努力形成一种共识进而成为关注度。二者之间自有交集但时常错位,因为本身便不是同一件东西。同时,形成关注度的因素千千万,重要只是其中之一。面对哀叹时代人心不古或是困惑某某内容为何叫好不叫座的声音,这常常是有用的解答。
这里常常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那么作为生存必需品的“重要”事物(而非航天对人类的重要性等等),终归不是多元的,而是人人都需要的。此时的重要性是否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市场因素呢?
但我的体会是一种反直觉的(但可能还并不严谨的)感受:在内容市场上,消费的繁荣因关注度的多元和丰富而存在,重要只是一种底线。
当下这一波总需求不足,发展型消费的不足额外明显,也多次被不同的高层会议提起。字面上来看,发展包括职业发展和生活物质条件的发展,但这里常常指代那些文化、娱乐、精神消费,也就是那些“没用的消费”。在中文的日常语境里,“有用”几乎可以替换成“能赚钱”,有人问你“这有什么用?”,无外乎意味着“这能赚钱吗?”有用、重要,常常是人们生活中迫不得已的、无聊的那部分,人们或许因为收入不足无法展开个人追求,或许因为意识中已经深谙没有用的、不重要的就不要开销,所以那些没用的发展型消费,因为没有足够的需求无法形成有利可图的市场,进而带动需求的进一步下行。
这是这代年轻消费群体不同的地方。因为成长在物质繁荣、家庭相对富裕、教育更加完备和消费主义突进的年代,年轻人们普遍意识到没有用的消费对个人存在价值,助推着文艺市场、谷子经济这样看起来毫无用处的消费。“情绪价值”是一种如此时代的产物,因为有用的、重要的东西不仅无聊而且充满了压迫感,为了他人而存在才能赚回成本活下去,于是人们自然选择一般从重压的缝隙里伸出触角,试图为了自己活一活。
所以反过来对经济而言,发展型消费不同于生活必要型消费的地方在于,那是消费者愿意主动花销的地方,在那里经济还能够顺畅地转起来,并且愈发繁荣。那些必要的消费实在是没有让人入手的欲望,在不景气的时候便可以无限压缩,只要能吃口饭活下去就好了。内容市场的另一个额外特点进一步压低迫不得已的重要性消费:经济不景气时上升渠道的收缩,让学习和能力提升也变得贬值,教辅和考试市场甚至可能是下跌的。
“非必要不xx”是一种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但经历了常年的非必要的思考,人们如果意识到生活中除了吃饭,万事万物都非必要,发展型消费的萎靡就是自那时起埋下的路径依赖。对我来说,没工作的那一年,早就习惯了通缩思维,能一块钱吃的午餐绝不花两块,能吃两顿就绝不吃三顿,大部分的消费欲望过了一周就会发现什么也没有失去……如果这样的人群长期存在,消费不足就并非收入上涨可以解决的了。
“非必要不xx”是一种饥谨年代的思维,就像老一辈人总是回忆过去什么也吃不上的日子,教育孩子们不要浪费不要铺张。而社会重新开始流动后,最先冲出来挤在演唱会、展览、风景区和谷子店里的,果然是明白拥抱非必要才能好好活下去的年轻人们。
“非必要不xx”诞生不了谷子经济,也带不来文化市场的繁荣。说到底,人不是机器,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重要的东西,但还缺少太多让人满足的东西。作为考虑市场的内容创作者,不妨抽身出来把市场当作眼前的观察箱,留意人群的聚合流动,那里才是人们主动寻找的、愿意动身前往的重要之所。
If you like this blog or find it useful for you, you are welcome to comment on it. You are also welcome to share this blog, so that more people can participate in it. If the images used in the blog infringe you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them. Thank you !